您当前的位置:

明代茶人茶书与宜兴紫砂文化之十

发布时间:2019-05-15 10:27:52

谢肇淛的《五杂俎》

 

谢肇淛是明代晚期一位非常重要的文化人物,这不仅指他在其家乡福建一带有极高的知名度,而且他在文学艺术领域作出了特殊贡献,另外在水利科学领域、藏书领域等也作出了非常有益的贡献,特别是他写了一本非常生动、全面的传世著作——《五杂俎》,所以,在分析他写的有关宜兴紫砂方面内容前,我想要介绍一下他多才多艺的身世和同样多姿多彩的笔记。

 

谢肇淛,字在杭,福建长乐人。生于明隆庆元年(1567),卒于天启四年(1624),终年58岁。他见多识广的一生,是源于他不平凡的阅历。26岁时中了进士,仕途不算太早也不算砂晚,不久后即出任浙江湖州推官,后移东昌,后又到名义上的首都南京,历任刑部、兵部主事,工部屯田司主事、都水司郎中,接着出任云南布政使司左参政,最后,卒于广西左布政使任上。总的说来,谢肇淛当了一辈子官,勤于政事,治绩显著。用今天的话说,为官时,他还非常重视和注意自己的业务学习,熟悉河道水利,曾作《北河记略》。

 

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勤奋笔耕,留下几十卷诗文集外,成为万历年间闽派诗人代表,其诗清朗圆润,引人流连。其他还有近二十种著作,其中以《五杂俎》最为著名,在众多的明清笔记小品中占有一席之地。《五杂俎》一书多记掌故风物,,共十六卷,分为天、地、人、物、事五部。分门别类考录历代典实,参互考证,并详细加以评论。由于他识见高超,议论卓然自立。但有些引用,由于没有仔细核对原书,所以难免会有差错,而且他喜欢炫耀自己博识,就是一点小事,也要详加考证,敷衍出一大堆文字来。但他毕竟是很有学问的人,所说皆有根据,尤其是他对当朝时事、乡邦掌故等叙述甚详,成为研究明代政治文化、社会生活之重要史料,引起许多专家学者注意,成为后人研究明代历史的最著名的野史资料,如李约瑟博士在其《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就多有引用。

 

正因《五杂组》书中内容涉及国事边事,清代军机处奏请销毁,所以整个清代,没有将它重印过,致使此书差点失传。解放后,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据上海图书馆藏明如韦馆刻本点校出版,近年,上海书店出版社据上图藏本重行校点刊行,可使我们一饱眼福。

 

谢肇淛还是明代福建著名的钞书家、戏曲评论家。他从袁宏道和丘志充手里转抄过《金瓶梅》,已获得全书原稿百分之八十。而且还将其手抄原稿做过文字上的删订编审。他曾说:《金瓶梅》一向没有人刻印,抄写流传,也很容易错讹和散失。” 他所写的《金瓶梅跋》,代表了该书成书时代人们的看法,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感,有人因此也怀疑他是《金瓶梅》的作者。他的《小草斋钞本》被列为明以来钞本之最,为藏家所秘宝。

 

在《五杂俎》中,有关宜兴紫砂壶的记述非常简单,他说茶注,君谟欲以黄金为之,此为进御言耳。人间文房中,即银者亦觉俗,且诲盗矣。岭南锡至佳,而制多不典。吴中造者,紫檀为柄,圆玉为纽,置几案间,足称大雅。宜兴时大彬所制瓦瓶,一时传尚,价遂踊贵,吾亦不知其解也。凭谢肇淛对时大彬现象寥寥数语的记述,一点儿不象他作文著书的习惯。背后也充分说明,他对时大彬、对宜兴紫砂壶了解的并不深入。这一现象我在前面评说徐勃时就有说及,这和他们的生活环境的关系。谢肇淛和徐勃都是福建人,尽管对茶事不陌生,但由于当初宜兴紫砂的影响力有限,南方一带对此并没有象苏杭一带把这当回事。

 

同样的结论还可以从谢肇淛在书中对陶瓷的记述中得到佐证。他说:陶器,柴窑最古。今人得其碎片,亦与金翠同价矣。盖色既鲜碧,而质复莹薄。可以妆饰玩具而成器者,杳不可复见矣。另外,他还说:柴窑之外,有定、汝、官、哥四种,皆宋器也。流传至今者,惟哥窑稍易得,盖其质厚,颇耐藏耳今龙泉窑,世不复重,惟饶州景德镇所造,遍行天下。此说充分证明,谢肇淛对陶瓷不是不在行,对茶具也不是不讲究,只是宜兴紫砂对他来说只是听说而已。

red

Copyright yxdaszg.cn ,All Ringhts Reserved ICP 证号:苏ICP备20007161号-1

宜兴市档案史志馆版权所有 电话:0510-87986563

宜兴党史陈列馆预约电话:0510-97982042

宜兴方史馆预约电话:0510-87986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