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明代茶人茶书与宜兴紫砂文化之十二

发布时间:2019-05-15 10:27:30

《茶谱》《茶解》《茗笈》等

 

明代的茶书是非常丰富的,除前面介绍过的与宜兴紫砂文化联系较多十余人外,还有很多茶书值得关注,这对了解明代宜兴紫砂文化或者说紫砂起源是非常有帮助的。

 

有明以来的第一本茶书,出自朱元璋儿子之手,他就是宁王朱权朱权是太祖十七子,洪武二十四年(1391)封宁王,因害怕或者说不愿与自己的叔父朱棣发生争执,便埋首故字堆,曾奉敕辑《通鉴博论》,撰有《家训》、《宁国仪范》、《汉唐秘史》、《史断》、《文谱》、《诗谱》等数十种著作。一心向茶,别无他求[也不可以有他求],以安逸地度过一生,故自号又号涵虚子、丹丘先后,晚号臞仙,写下了《茶谱》。

 

《茶谱》中,宁王自然不会忘记描述自己用过的茶具,如茶瓯、茶瓶等。对于茶瓯,他说:古人多用建安所出者,取其松纹兔毫为奇。今淦窑所出者与建盏同,但注茶,色不清亮,莫若饶瓷为上,注茶则清白可爱。茶瓶,则说:瓶要小者易候汤,又点茶汤有准。古人多用铁,谓之罂。罂,宋人恶其生鉎[即锈],以黄金为上,以银次之。今予以瓷石为之。通高五寸,腹高三寸,项长二寸,嘴长七寸。凡候汤,不可太过,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这里所说的茶具,都是建州、饶州的瓷器,说明明代初年,就是南京,估计宜兴窑还没有很大的影响。

  

明代生物学家屠本畯对茶叶和茶文化非常有研究,他所作的《茗笈》一书,汇集了前人和当时人对茶的认识和论述。屠本畯,浙江鄞县(今宁波)人,字田叔,号豳叟,他做过不小的官,历任太常典簿、辰州知府、福建盐运司同知等。对生物学颇多建树,曾撰有《闽中海错疏》四卷、《海味索隐》、《野菜笺》、《离骚草木疏补》、《瓶史月表》等。

 

他的《茗笈》一书,共16章,对茶叶的生产、制作、贮藏、冲泡等,记述甚详,同时,有专门一章节记述茶具,叫辨器。其中有茶壶往时尚龚春,近日时大彬所制大为时人所重,盖是觕砂、正取砂无土气耳。之语,明显是许次纾《茶疏》里面的摘录。他评价道:鍑宜铁,炉宜铜,瓦竹易坏,汤铫宜锡与砂,瓯则但取圆洁白磁而已,然宜少。若必用柴,汝、宣、成则贫,士何所取辨哉?许然明之论,于是乎迂矣。在他看来,锡制茶壶和紫砂茶壶是相当的,这也是从实用、坚固角度来认识的,其中的宜茶性,他还没有认识,特别是对许次纾的观点,他是不赞同的,许然明之论,于是乎迂矣。这也是一种时代的局限吧。

 

与屠本畯同时代的另一位浙江人罗廪,凭自己对茶的研究和认识,写了《茶解》一书。关于罗廪,我所了解的知识十分有限,仅知其字高君,浙江慈溪人,据专家推测,其《茶解》一书大概撰于万历己酉(1609),有屠本畯序。此书中对茶具有些记载,如茶炉、茶注、茶壶、茶瓯、等。罗曰:炉,用以烹泉,或瓦或竹,大小要与汤壶称。”“注,以时大彬手制粗沙烧缸色者为妙,其次锡。”“壶,内所受多寡,要与注子称。或锡或瓦,或汴梁摆锡铫。”“瓯,以小为佳,不必求古,只宣、成、靖窑足矣。这里对宜兴紫砂的认识,明显要比屠本畯到位,所论时大彬的茶注,突出一个字,颇有些文人雅趣。当然,这里的称谓和我们今天的说法有差距,相信不解释大家能理解的。

 

明末大才子冒襄与宜兴陈贞慧善,尝寓宜兴,对宜兴茶、茶壶还是有所了解的,无所事事之余,写过《岕茶汇抄》一书,从书名就知是一种资料汇编,和他的其他著作相比,学术和史料价值不大。《岕茶汇抄》大半取材于冯可宾《岕茶笺》,有的则取于许次纾《茶疏》和熊明遇《罗岕茶记》。

 

冒襄是江苏如皋人,字辟疆,号巢民,又号朴巢。冒辟疆幼有俊才,时誉半天下。明亡后则无意用世,性喜客,四方名士,招致无虚日。其他著作有《水绘园诗文集》、《朴巢诗文集》及《影梅庵忆语》等传世。

《岕茶汇抄》中有语云:茶壶以小为贵,每一客一壶,任独斟饮,方得茶趣。何也?壶小香不涣散,味不耽迟。” 这明显是当时的许次纾、张源等人的观点,当然,冒襄是非常同意这种观点的。另外,他还说况茶中香味,不先不后,恰有一时,太早未足,稍缓已过。个中之妙,清心自饮,化而裁之,存乎其人。说明,这位大才子于茶是有深刻认识的。

 

明末清初时期类似冒襄这种无所事事无心事事无可事事的文人是在有人在的。浙江鄞县的陈鉴也是一位,陈鉴,明末清初的诗人、学者,字子明,本宁波人,后居绍兴。无事之余专门研究唐代以来的茶书,对陆羽《茶经》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写成了《虎丘茶经注补》,并于清顺初行世。

 

在《虎丘茶经注补》中,陈鉴对陆羽《茶经》之煮进行了补充。陆羽《茶经》说:器用风炉、炭挝、鍑、火夹、纸袋、都篮、漉水囊、瓢碗、涤巾。” 陈鉴则补充说:锡瓶。宜兴壶,粗泥细作为上。瓯盏,哥窑,厚重为佳。瓶壶,用草小荐,防焦漆几。所谓宜兴壶,粗泥细作为上。明显是陈鉴接受了当时文人中间共同的认识。

 

明代的各种茶书是非常多的,另外有如田艺蘅的《煮泉小品》、徐献忠《水品》、陆树声《茶寮记》、徐渭《茶经》《煎茶七类》、孙大绶《茶经水辨》程荣《茶谱》、陈师《茶考》、张源《茶录》、陈继儒《茶话》等等,大部分观点和同道相同,有点则着重记述茶叶、泉水等,与宜兴紫砂关系不是很大,故没去作深究。

red

Copyright yxdaszg.cn ,All Ringhts Reserved ICP 证号:苏ICP备20007161号-1

宜兴市档案史志馆版权所有 电话:0510-87986563

宜兴党史陈列馆预约电话:0510-87982042

宜兴方史馆预约电话:0510-87986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