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吴氏家族和紫砂文化的兴起发展(续)
吴家茶壶收藏及紫砂文化传播
吴正志的这种嗜好,无疑直接地影响了他的儿子,也造就了宜兴历史上非常有影响的收藏家,他就是吴洪裕。据清嘉庆《宜兴县志》(卷八·隐逸39页)载:“吴洪裕,字问卿,参议正志子,万历乙卯举于乡,不复赴会试,自号枫隐,有别业曰兰墅⑤。擅一邑之胜,名人王稚登、董其昌皆从之游,为绘图作记。洪裕常寝处其间,日召客饮酒,醉后则讽陶杜诗,卒后舍为僧院。”前辈身上喜好山水、善交文人的传统,得到了更加彻底的发扬。吴洪裕荫前人的福,成了名震一方的收藏家后,虽没有看到他对茶壶有多少热衷,但对书画的“痴迷”无人能及。家传中有确有两件名动一时的传世宝贝,一是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此画原为明朝大书画家董其昌收藏,晚年时高价卖给了宜兴的朋友吴正志,后来画传到了吴洪裕手上。另一件宝物就是隋朝僧人智永的草书《千字文》,智永是王羲之的后裔。吴洪裕痴心收藏,特意将藏有《富春山居图》的这幢楼改名为“富春居”,安放名画。他爱画如命,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只有把《富春山居图》放在眼前、放在身边时,才吃得下饭、睡得着觉。临终时,怕后人不会像他一样爱惜名画,就想烧掉她,幸亏侄子静庵从火中抢出,但已烧了几个连珠洞,后来此画就装裱成两幅画,小的一幅称“剩山图”,现存放在浙江省博物馆,大的一幅最终落入乾隆之手,现藏在台北。
无独有偶,吴正己的儿子吴洪化,在学业上,除知道他是崇祯九年进士外,别的就没有多少成就,但对收藏,特别是紫砂的收藏非常有影响。崇祯时,江阴周高起寓宜兴,也住吴家,写下了《过吴迪美朱萼堂看壶歌兼呈贰公》诗两首⑥,其一云:
新夏新晴新绿焕,茶室初开花信乱。羇愁共语赖吴郎,曲巷通人每相唤。
伊余真气合寄怀,闲中今古资评断。荆南土俗雅尚陶,茗壶奔走天下半。
吴郎鉴器有渊心,会听壶工能事判。源流裁别字字矜,收贮将同彝鼎玩。
再三请出豁双眸,今朝乃许花前看。高槃捧列朱萼堂,匣未开时先置赞。
卷袖摩挲笑向人,次第标题陈几桉。每壶署以古茶星,科使前贤参静观。
指摇盖作金石声,款识称堪法书按。某为壶祖某云礽,形制敦庞古光灿。
长桥陶肆纷新奇,心眼欷歔多暗换。寂寞无言意共深,人知俗手真风散。
始信黄金瓦价高,作者展也天工窜。技道曾何彼此分,空堂日晚滋三叹。
诗中“吴郎鉴器有渊心”中的吴郎,就是吴洪化,字迪美。所过“朱萼堂”也就是吴仕故宅的一部分。另外,周高起此去,也是想有所收获的,但看到供春、大彬诸名壶,“价高不易办”,想在吴家“旁搜残缺,用自怡悦”,但也没有收获,写了首小诗解嘲。诗曰:
阳羡名壶集,周郎不弃瑕,尚陶延古意,排闷仰真茶,
燕市曾酬骏,齐师亦载车,也知无用用,携对欲残花。
事后,吴洪化评价道:“用涓人买骏骨、孙膑刖足事,以喻残壶之好。伯高乃真赏鉴家,风雅又不必言矣。”⑦清兴明亡,吴洪化在龙池澄光寺削发为僧,皈依佛门。
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中,在考证供春时有记载,说:“人皆证为龚,予于吴冏卿家,见时大彬所仿,则刻‘供春’二字,足折聚讼云。” 前文中提到,吴洪裕字问卿,家中是有许多茶具,而这里的“吴冏卿”究竟是何人?猜想很可能这个“冏”字是印刷上差错。周高起的名著《阳羡茗壶系》,应该是在吴洪裕、吴洪化两位的大力帮助下写成的。周高起的这段记述,还告诉我们一条非常重要的信息,这就是当时的制壶高手时大彬实际上帮吴家做过茶壶的。吴家后人吴梅鼎在其《阳羡磁壶赋》中说道:“若夫综古今而合度,极变化以从心,技而近乎道者,其友泉徐子乎。缅稽先子,与彼同时。爰开尊而设馆,令效技以呈奇,每穷年而累月,期竭智以殚思。”说明吴家确实曾“开尊设馆”、请当时制壶名流“效技以呈奇”。根据台湾徐鳌润先生对林右度所作《陶宝肖象歌》的考证,此歌正是时大彬委派自己的高徒徐士衡为吴家做壶的见证。喜欢结交文人学士的时大彬,对近在咫尺的宜兴城内的大户吴家不会不结交的。再说,吴洪裕本是陈贞慧的姑丈,吴过世后,陈仍是吴家常客⑧,而陈的一位如夫人恰恰又是时大彬的爱女⑨,凭这几层关系,足以说明,时大彬和吴家的关系是非常紧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