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生活习俗

发布时间:2019-06-04 13:48:47

一、饮食   
    宜兴历来以大米为主粮,一日三餐,二粥一饭,有时吃菜粥、菜饭,以面食调剂口味,夏收后面食较多。农村夏季午后晚饭前增加一顿称“吃点心”,忙时上午加餐称“上昼餐”或“腰餐”。解放前,贫苦农民食不果腹,惟新谷登场吃个“稻场饱”,冬闲一日二餐。解放后,除1959--1961年外,皆得温饱。1979年以来,农村生活逐渐好转,饮食由吃饱转向吃好,并讲究营养。   
    [平时菜肴]冬春以大白菜、芹菜、大蒜、塌菜、油菜、韭菜、毛笋、莴苣、长白萝卜等为主,夏秋以长豆、扁豆、刀豆、毛豆、番茄、茄子、菜椒、小青菜、菠菜、蒿菜、冬瓜、丝瓜等为主,以葱姜、芫荽调味;夏天发苋菜、蚕豆子、蒜苗为时鲜。荤菜以猪肉为主,以鸡、鸭、鹅、蛋品及牛羊肉为辅。水产以毛蟹、银鱼、白虾为秋令时鲜,山区以雁来蕈为时鲜,山区渎边有野鸡、野兔、野山羊、黄雀、野鸭等野味,因地理位置不同而取其当地特产待客,部分成为酒席佳品。   
    城乡习惯食用长年老菜,春季腌制芥菜,秋冬用大缸腌制白菜、雪里蕻,用瓮头腌制萝卜干、风菜。   
    [民间酒宴]一般用于婚丧喜庆,其中丧事稍简。民国期间,除富商士绅外,酒席一般在家中办理。解放后,逐渐请厨师掌勺,一般以猪肉为主,开席为四拼盘,后上头菜,讲究称“软底子海参”,再上各种热炒,中间必须有整鸡、甜饭、红烧鱼上后,准备干杯吃饭。菜肴丰盛与否,视主人经济而定。近年来,讲排场,摆阔绰,互相攀比,拼盘数量增多,富裕之家,改变以肉类为主的旧习,增加水产品比重。酒席桌子摆法,须将桌缝与门向垂直,一般将桌子摆成“品字开”、“梅花形”,座次严格按尊长亲疏而定,首席必让给娘舅,方桌每桌8人,以面对大门的左手席为首席,圆桌每桌10人,以面对大门为首席。近年改圆桌不分大小,也不必谦让。   

    二、服饰宜兴四季明显,民间服饰分春秋、夏、冬装。   
    [衣服质地]民国时期,农村多着手工纺织的土布,厂布用来做出客衣,上套衣料只有乡绅富家使用。解放后,花洋布、卡其、呢绒、毛线逐渐为劳动人民享用。60年代后期化纤混纺布兴起。70年代化纤布占领城乡市场,并有毛、粘、涤、维棉混纺广泛为群众衣着,挺刮美观,花色翻新。80年代,绸布呢绒各种服装,式样新颖,色泽艳,城乡人民任意选购。   
    [款式]民中期间,男式多为对胸襟短衫,冬天多着大襟长衫、长袍,乡绅外罩马褂,因季节而分单、夹、棉,分别称“长褂子、夹袍子、棉袍子”,全为布钮扣。裤子都为大腰裤,秋加夹裤,冬加棉裤。解放初,青年服装变化尤为明显,列宁装、中山装、学生装、青年装,内衣有四卫套、球衫、衬衫。现在,青年外装渐趋西装三件套,茄克衫、牛仔衫裤、猎装等,中山装仍是中老年喜爱的保留式样,内服渐由毛线衣、羊毛衫取代,夏装还是短袖、汗衫、背心、西装短裤,无甚大变化。   
    民国时期,女的多为大襟褂子、大腰裤,色泽以青蓝黑为主,富家以旗袍为时髦。解放后,改为春秋两用衫、西式裤,农村老年人仍穿旧式衣裤。80年代,女装款式日新月异,春秋以布、呢衣裤为多,青年风行茄克、蝙蝠衫,针织内衣有外穿化倾向,中老年妇女也由单一的一字领的确良卡其两用衫改为西装、毛线外套等。夏装新颖多样,有长袖、短袖、长无袖连衫裙,有的以短袖配裙,中老年习惯穿绸质中短裤短裙。冬装以风雪大衣、呢大衣、滑雪衫、羽绒衫、棉衣裤、呢裤为主,式样有喇叭裤、中裤、西裤、马裤、紧身裤,有的青年妇女还配之以皮靴。   
    [帽子]民国期间,男子的帽子式样有瓜皮帽、同盟帽(礼帽)、毡帽、猴帽、罗宋帽、工人帽。妇女有月牙帽、剪绒帽和头巾。解放后流行八角帽,未几被解放帽取代,70年代起逐步流行工人帽(压舌帽),老年人也有戴罗宋帽的。   
    [鞋]民间期间,男女鞋都是自制布料、布底,单鞋为小圆口,棉鞋为2片有鼻梁的。雨鞋是布鞋加桐油,底上钉铁齿,也有皮的,城镇及富户才买胶鞋。解放后,逐步由自制鞋向商品鞋过渡,面料有布、呢、剪绒,底料有布、橡胶、塑料。皮鞋在80年代逐步普及,女皮鞋以高、中跟为主。   
    [袜]民国期间多为纱袜,少数布袜,且全是长统的。60年代中期始改长统为短统,有尼龙和锦纶丝两种。70年代中后期,年轻女子在夏天好穿透明长统丝袜,或簿型长统尼龙袜。80年代中期起女青年还穿连袜裤。   
    [饰物]解放前,妇女身上都有些饰物,仅是多少与质地的区别。头上的饰物有扒鎯、簪、头钗、丁香、耳环,城镇富商巨贾的妻女颈部有项链、鸡心,上衣有胸针、胸花,手上有戒指、手镯。富户人家,其小孩有锁片、脚镯。这些饰物大都由金、银、铜、玉、骨、珍珠制成。解放后,除老年妇女发髻上的簪钗外,一般都不戴饰物。80年代以来,中青年妇女逐渐以佩戴耳环、项链、戒指等金饰为时髦。   

    三、用具   
    [家具]多为木制,富家堂前有长台、八仙台、太师椅、方凳,房内有红木雕花床、梳妆台、官箱、大小衣橱。贫者以能应用为满足。解放后,6柱床、中式大小橱为一般群众所有。70年代西式橱,西式床、五斗柜、办公台、八灵台、帆布箱、缝纫机、床头柜进入青年结婚新房。80年代,渐兴西式高低床,并增装饰橱、书橱、挂衣橱,有的置成套组合家具。凳由方木凳逐步为钢折椅、沙发代替,丁山的陶瓷台凳为家庭时髦摆设。   
    [茶具]宜兴古为茶乡,素有饮茶习俗,城乡都有茶馆,多用丁山紫砂茶壶。富家以名师紫砂及景德镇瓷器壶、杯作为家庭待客之用,农村普及用紫砂大肚茶壶带到田头地边。1958年后撤茶馆,家庭饮茶多用搪瓷杯、陶瓷杯及玻璃杯。80年代后,又广泛应用紫砂茶具,并常作为馈赠亲朋的佳品。   
    [炊具]宜兴城乡厨房都用两眼灶,用张渚鼎泰成冶坊出品的铁锅煮饭、

red

Copyright yxdaszg.cn ,All Ringhts Reserved ICP 证号:苏ICP备20007161号-1

宜兴市档案史志馆版权所有 电话:0510-87986563

宜兴党史陈列馆预约电话:0510-87982042

宜兴方史馆预约电话:0510-87986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