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苏东坡选择宜兴为终老之地,这本书给出了新答案!

发布时间:2024-07-09 11:31:45

琼林宴上的一次“鸡黍之约”,开启了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与宜兴的情缘;而后“船入荆溪”,苏东坡一生多次来到宜兴,视宜兴为终老之地。

1720495373805294.jpg

宜兴的秀美山水、质朴民风让苏东坡沉醉着迷、流连忘返。在宜兴,他开堂讲学、买田置业、捐玉造桥、写诗题词,甚至将家室子孙安置于此,希望终老归宿宜兴。苏东坡有百余篇诗文都涉及宜兴山水人物和风土人情。

1720495399551503.jpg

7月6日,由无锡市档案史志馆组织,宜兴文化学者、南京大学明史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宗伟方编纂的《蒋之奇年谱》在第十四届江苏书展中心舞台正式发布。宗伟方介绍,该书考察了蒋之奇与苏轼一生的交往,为苏轼研究提供一个参照系。

1720495432317158.jpg

发布会上,宗伟方介绍了《蒋之奇年谱》的写作缘起、主要内容及研究体会。全书正文部分约有五十多万字,厘为四十六卷,让年谱更具条理,方便读者阅读、查考。从蒋之奇出生开始记述,开头部分提供了蒋氏家族的大背景和蒋之奇亲属的一般情况。叙述蒋之奇期间,重点穿插了与苏轼相关的人和事,对所谓历史上的“定论”,包括苏轼首次到宜兴、在宜兴的交游、买田置舍、与宜兴相关的诗文等等,都一一给予考辨,并给出了自己的粗浅看法和结论。另外,还考察了蒋之奇家族中蒋之翰、蒋之仪、蒋续、蒋瑎等人的仕历,作为蒋之奇成长的佐证和参照。对与蒋之奇、苏轼都比较亲近的好友也给予了关注,对同时代的宜兴人单锡兄弟、余中、邵刚、邵光兄弟、邵材等,也作了考辨,特别是苏轼诗文集和宜兴、常州方志当中记载的差异、讹误,进行了辨析。可以说通过此书,看见了北宋能臣蒋之奇的一生的精彩画面。

1720495451607678.jpg


北宋能臣蒋之奇

1720495839335872.jpg

蒋之奇出生于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其家族是宜兴最著名的名门望族,祖父蒋九皋曾为江宁令,父亲蒋滂亦任过江宁主簿。父亲过世后,立嗣给伯父蒋堂。蒋堂是宋代宜兴的第一位进士,为官期间,敢作敢为、政绩斐然,一生职务变动近三十次,终以尚书礼部侍郎致仕。蒋堂是当时一位颇具名望的诗人、学者和名宦,对蒋之奇的成长成才和为人处世,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蒋之奇懂事之后,一直跟随蒋堂,继承深厚家学。后又随著名学者安定先生胡瑗学习理学。在江宁期间,又入王安石之门,嘉祐二年(1057),蒋之奇举进士第,因此次科考的主考是一代文豪欧阳修,蒋之奇又入欧阳公之门。


入仕之初,蒋之奇的详细经历失考。有案可稽的是,蒋之奇是在通山知县、青阳知县的任上开启了自己的仕途。不久,又考中“春秋三传科”,被擢升为太常博士。治平元年(1064),蒋之奇又考中“贤良方正科”,得到英宗赏识,擢升为监察御史。在“濮议”事件中,蒋之奇支持欧阳修,但遭到了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大多数大臣的强烈反对。进而为殿中侍御史,掌“以仪法纠百官之失”的职责。期间因以风言弹劾其师欧阳修,降为太常博士、监道州酒税。不久,神宗念及蒋之奇的忠心敢言,又念他家中有老母,改任为监宣州税,并升其为尚书金部员外郎。


熙宁二年(1069),神宗重用王安石,迅速在各个领域推行“新法”。于是,蒋之奇调任福建转运判官,负责经办福建一路财税等事务。蒋之奇在推行“新法”过程中,显示其出众的理财和“治漕”的本领。不到一年,便升任淮东转运副使。因此地离京城较近,又是南方六路漕运的要冲,调蒋之奇于此,无疑是出于王安石的极大信任。任上,治河赈灾,察官举贤,各项事务,井井有条。于是,转任于江西、河北、陕西等路转运副使。每到一任,蒋之奇坚持量入为出、精打细算的原则,惩治腐败、补齐漏洞,使得治下各地,特别是西北边陲的地方财政得到充实,这让朝野对他都刮目相看。这十几年中,蒋之奇一直醉心于经世之用,为皇家操心、为新法操心、为地方操心、为百姓操心,一个循臣干吏的良好的形象已为同道认可。


1720495500989623.jpg

元丰初(1078),丁忧复出的蒋之奇兼领“提举楚州市易司”一职,仍有颇多建树。翌年,擢升为江淮、荆浙六路发运副使,正式移镇真州,担任主管全国漕运的要职。期间,他提出开凿龟山左面至洪泽河新河的建议,并很快得到实施,使淮河和运河实现分流,减轻了水患,疏通了漕运。元丰六年(1083),江淮等六路发运司“漕粟至京,比常岁溢六百二十万石”,正常年份一年只有一千二百万石左右。由于他经营有方,政绩卓著,皇上亲自召见他,且说:“朕不复除官,漕事一以委卿。”蒋之奇一面谦虚辞谢,一面乘机“因条画利病三十馀事,多见纳用”。同时,朝廷也给了他更大的权力,加龙图阁直学士,升为发运使。此后,许多人敬称其为“大漕”,类似后世的漕运总督。


元祐初(1086),蒋之奇晋升为天章阁待制,下诏让他出知潭州(今湖南长沙,荆湖南路首府)。这一年,朝廷重新起用司马光,王安石郁郁而终。朝堂之上又出现了微妙的变化,一些言官以“卫道士”自居,重拾旧话,御史韩川、孙升、谏官朱光庭等指责蒋之奇弹劾欧阳修,是“小人之举”,不配做这样的封疆大吏。朝廷将其置于发运使任,并兼领楚州。没到三个月时间,广州爆发农民起义(岑探起义),朝廷加授蒋之奇为集贤殿修撰,出知广州(广南东路最高军政长官)。蒋之奇一到广州任,迅速平息事态,安抚百姓,兴学校,育贤才,倡教化,变风俗,岭南为之一变。从此,蒋之奇的仕途拉开了另一道序幕,就是作为封疆大吏,辗转各地,一直充当“救火队长”的角色。


元祐四年(1089)年三月乙酉,蒋之奇知广州任期已满,朝廷诏回,仍为江淮荆浙等路制置发运使。到任没几天,黄河泛滥,并在河北境内改道,史称“元祐回河”事件。蒋之奇到任后,便亲临现场,雷厉风行,指挥调度,按照实际,妥善处置。事后,升任其为刑部侍郎,又因“畔欧”事件被言官所阻,朝廷改授其为知瀛州(河北路军政长官)。任上,稳健处置宋辽关系,得到上下认可。任期未满,调任河中知府,主要是协助处理西北边疆事务。


1720495523454245.jpg

元祐七年(1092)年,刚到河中一个多月的蒋之奇又被急调入京,为尚书户部侍郎,专门负责处理漕运、财税、预算等事务。当时,地处西北的西夏与吐蕃政局不稳,战事不断,而这两处人马时时骚扰大宋西北边境。西夏提出重新勘定疆界,西北地方官员拿不定主意。回京约半年的蒋之奇临危受命,以户部侍郎、宝文阁待制衔,出镇熙州(今甘肃临洮),成为西北地区最高军政长官。作为主帅,他深知夏人并非出于诚心,一面表面周旋应付,一面暗中强化守备、训练兵马,在各要冲地点,设立军事情报传送机构,组织动员边民也参与边境的守备,并经常演练,随时准备迎战来犯之敌。因此,直到蒋之奇被调走之前,西夏一直不敢来犯。而边疆局面稳固,百姓安定,财税充足。离任时,提出战、守、和三策,可惜朝廷内部忙于党争,无人问津。


元祐八年(1093年)九月,皇太后逝世,哲宗亲政,蒋之奇被召为中书舍人。绍圣二年(1095)初,改知开封府,进龙图阁直学士,拜翰林学士兼侍读。又因好友龙邹浩因言事获罪受株牵连被贬。同年十一月,也被贬为知汝州(今河南平顶山)。是年,北宋乘吐蕃政权内讧的机会,进军青海,夺取了邈川、青唐等地,改设湟州。年底,西北路主帅、知庆州高遵惠卒。朝廷一时没有合适人选,急命新知汝州的蒋之奇改知庆州,再次担任西北地区军政长官。


元符三年(1100年)初,哲宗驾崩,徽宗即位。召蒋之奇入京,自翰林学士、通议大夫、知制诰、除同知枢密院事(执政),掌管全国的军事。建中元年(1101),蒋之奇拜知枢密院事,仕途上也达到了顶峰。崇宁元年(1102年),蔡京秉政,任蒋之奇为观文殿学士,出知杭州,旋被夺职,销去爵位。以病告老,崇宁三年(1104)去世,终年74岁。不久,复其官职,加封魏国公,谥“文穆”。


1720495546950305.jpg

在北宋混乱的政局中,蒋之奇显得稳健、干练,当官为民,勤勤恳恳,做了不少有益百姓之事,是当之无愧的一代名臣。同时,他一生善经学、工诗文,勤学钻研,经史子集无所不通,儒、道、佛无一不精,各种著述百余卷。正如朱熹弟子、南宋著名学者真德秀所说“蒋公经述,为世所宗,虽金陵犹尊,让不敢后。”蒋之奇工于书法,尤工篆书,其作有苏轼、黄庭坚笔意,传世墨迹有《随往法济帖》《辱书帖》《北客帖》等。



作者:宗伟方

宗伟方,1966年4月生,江苏宜兴人。1989年7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曾任国营宜兴水泥厂党委宣传干事中共宜兴市委宣传部科长、部务委员,市文明办主任,市档案局副局长、档案史志馆副馆长。现为宜兴市委办二级主任科员、南京大学明史中心特邀研究员、宜兴市社科联特聘研究员、宜兴市苏轼研究会筹备组成员。曾兼任宜兴家谱祠堂研究会名誉会长、宜兴市岳飞思想研究会副会长、宜兴市茶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宜兴紫砂文化研究会理事,《江苏陶瓷》杂志编委,《陶都》杂志特邀顾问、《阳羡茶》杂志副主编等职。长期专注于宜兴地方史、地方文化的研究,发表过十多篇关于宜兴陶瓷、宜兴茶、宜兴人文的论文。撰写、编纂、出版过的著述有《闲品阳羡(宜兴历史文化散考)》《翰墨宜兴》《民国宜兴往事》《宜兴家谱提要》《宜兴历史上的今天》《紫砂文史珍赏》《梦里了ㄩ亭故园杨巷》《岳飞在宜兴》《宜兴科举考》《教授之乡学人荟萃》《朱可心传》《蒋之奇年谱》。另外有《玉女潭历代诗文汇》(待出版)《阳羡问茶》(内刊)《江南名刹南岳寺》(内刊)等,《买田阳羡考(苏轼宜兴诗文编年笺注)》(待出版)




red

Copyright yxdaszg.cn ,All Ringhts Reserved ICP 证号:苏ICP备20007161号-1

宜兴市档案史志馆版权所有 电话:0510-87986563

宜兴党史陈列馆预约电话:0510-87982042

宜兴方史馆预约电话:0510-87986225